「負責任供應鏈:全球勞工權益與盡職調查典範與策略」工作坊-南部場(2025/09/12)
114/03/29
「負責任供應鏈:全球勞工權益與盡職調查典範與策略」工作坊-南部場(2025/09/12)
國立中山大學策略與人力資本研究中心於114年9月12日迎來「負責任供應鏈:全球勞工權益與盡職調查典範與策略」工作坊-南部場。3月29日的北部場次由本校副校長暨本中心主任陳世哲老師開場,強調勞工權益與企業責任已成國際趨勢,並吸引產官學界專家熱烈參與。為延續北部場的熱烈迴響,本中心特別於南部加開場次。由本校人管所所長陳寶蓮老師開場致詞,她強調台灣產業與管理應更深入體現「以人為本」精神,重視勞資衝突與勞動權益。同時也期盼能將國際勞權知識引介至南部,協助產官學界掌握勞權脈絡,並與國際趨勢接軌。
全球勞資互動與供應鏈勞權挑戰:從成本思維走向人本治理
本次工作坊第一場次邀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潘世偉老師,從台灣勞資關係延伸至全球供應鏈挑戰。他指出,當前缺工問題嚴重,但企業在成本管理上往往優先壓縮人力支出,忽視「人力資本是投資而非成本」的核心觀點。此舉不僅造成員工流動與工會對立,也使企業在海外拓展與供應鏈競爭中更加受限,甚至引發國際審查與撤資風險。潘老師以台積電裁員爭議與孟加拉大樓倒塌事故為例,強調勞資關係與工作安全處理不當,將直接損及企業形象與投資人信任。
他進一步指出,CSR 稽核報告應納入政府角色,避免淪為單純的私人契約機制。總結時,他提醒,台灣企業最大的挑戰在於管理階層對勞權價值的忽視與對結社自由的恐懼;HRDD(人權盡職調查)的落實尚需時間,但企業應及早強化「員工關係重於勞資關係」,方能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供應鏈勞動權益與法規發展:國際趨勢與企業應對策略
第二場次由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洪瑩容老師主講,深入探討供應鏈勞動權益的法規趨勢與企業應對策略。她以德國 BASF 與福斯汽車因新疆人權爭議而被迫撤出生產為例,指出即使內部稽核未發現人權侵害問題,仍因 NGO、投資人或政府壓力導致撤資與聲譽受損。今年四月台灣也提出《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草案》,顯示區域性人權議題已足以影響整體供應鏈。
洪老師進一步介紹德國《供應鏈盡職調查法》(LkSG)及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並梳理聯合國全球盟約、工商與人權指導原則及 OECD 多國企業準則,強調國際規範正由「建議性」軟法轉向具強制力的「硬法」。她提醒台灣企業須及早因應,將尊重人權理念納入政策,建立盡職調查、稽核與救濟管道,並做好資訊揭露,以降低法律與商譽風險。
勞動人權與盡職調查:企業資訊揭露的規範與人資數據應用的策略
第三場次座談會由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戴曉惠老師與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劉念琪老師主講,聚焦 ESG 報告書中的「S」(社會)面向,以及企業在人力資源與勞動人權上的責任。戴老師整理國際勞工公約(ILO)、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國際準則,說明集體勞動權、職安衛、反強迫勞動的重要性,並提醒企業留意歐盟 CSDDD 對供應鏈人權審查的影響。
劉老師則介紹 HRDD 的相關標準與評級(如 SA8000、ISO 26000、GRI、SASB,以及科技業常用的 RBA),指出 ESG 報告書若只停留於形式,缺乏對數據與指標背後意涵的理解,將難以提供實際指引。她強調,人力資源數據分析需兼顧描述型與預測型,透過充分資料建立模型或以周邊資訊補足不足,提升決策精準度。並提醒 HR 應善用理論與話術,說服管理層做出有利公司發展的決策。
兩位老師共同呼籲,台灣企業雖尚無強制性人權盡職調查法規,但 ESG 已成全球投資人關注焦點,企業應及早強化社會面向的數據管理與制度,以避免國際競爭中的劣勢。
 
供應鏈勞動人權的挑戰與企業因應:實務案例帶來關鍵啟示
最後一個場次邀請到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與風險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莊于葶副總經理,從顧問角度深入解析企業如何落實人權盡職調查。她指出,「所有企業營運都涉及人權風險」,從 SDGs 第 8 項(就業與經濟成長)談到尊嚴勞動、生活工資等基礎議題,並強調企業應創造「高品質的工作」。莊副總經理以勤業在 911 事件前搬遷辦公室的經驗為例,說明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當企業察覺徵兆就應及早迴避,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她進一步說明,人權盡職調查應遵循「風險識別、預防補救、營運整合」三大原則,透過教育訓練、風險評估、審查與揭露等程序,涵蓋企業內部與整體價值鏈的所有利害關係人。供應鏈人權管理的關鍵在於「議合」與「賦能」:前者是讓外部理解企業內部運作,後者則協助供應商獲得管理工具、資源與方向,使整個產業鏈共生共榮。演講內容涵蓋國際與台灣人權法規趨勢、企業落實人權盡職調查的必要性與操作方法,並以勞動條件、生活工資、多元包容與供應鏈風險等案例,提醒企業若忽視人權,將影響品牌形象、營運穩定與國際合作。
 
本次工作坊聚焦企業供應鏈中的勞動人權挑戰,從全球勞資互動、國際法規趨勢,到企業資訊揭露與實務案例,全面呈現企業落實人權盡職調查的重要性。與會學者與專家強調,企業應將人力資本視為投資,整合風險管理、教育訓練與供應商的議合及賦能,以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部場將由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主辦,並同步辦理《人力資源管理學報》「多元觀點下的 ESG 理論與實務」專刊徵稿活動,呼應研討會主題,歡迎各界先進與學者投稿涵蓋 ESG 宏觀治理與供應鏈、微觀人力資源實務,以及多元視角下的企業實務案例研究。
活動其他照片

 
謝謝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