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的探討:日本與台灣經驗分享活動,圓滿成功(2024/04/18)
113/04/18
家族企業的探討:日本與台灣經驗分享活動,圓滿成功
國立中山大學策略與人力資本研究中心舉辦「家族企業的探討:日本與台灣經驗分享」演講活動,特別邀請日本立命館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竇少杰,以及國立台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曹瓊文,來談論日本與台灣的家族企業。本次活動由國立中山大學策略與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任陳世哲擔任主持人,陳主任提到本次很榮幸邀請到專門研究日本及台灣家族企業的兩位講者,希望可以過他們的分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並比較日本與台灣家族企業的差異。
來自日本家族企業經營經驗的啟示
竇少杰教授目前任教於日本立命館大學工商管理系,主要研究中日企業的經營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績效管理等。竇教授本次以「日本長壽家族企業的永續發展和家業傳承」為題,分享日本長壽企業成功的經驗。首先提到日本是長壽企業大國,擁有約1億2000萬人口,目前位列世界第11名,百年企業的數量卻遠超於其他國家。根據日本帝國數據資料庫及韓國銀行統計,日本除了擁有超過40,000家百年企業外,其長壽企業數量在全球排名首位,其中超過200年的企業有3000多家。京都是日本百年企業密度最高的地區,其長壽企業出現率為4.73%,是日本平均水準的兩倍,也因此京都的企業不太願意自稱為百年企業,因為在這個地區充滿歷史悠久的企業。竇教授也以自身旅日經驗,說明其實老舖企業是充斥於人們生活當中,其實廣為人知的資生堂、任天堂、SUNTORY、一澤信商等企業都是百年企業。
「家族企業永續發展」的三個維度
接著竇教授提出研究「家族企業永續發展」的三個維度,分別為家族經營、企業經營以及財富經營。首先是家族經營,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竇教授指出家族在企業中的角色和關係需要被有效地管理和經營,以避免家族成員紛爭的狀況發生。其次為企業經營,家族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企業管理能力,確保企業的穩健運營。最後為財富經營,家族企業必須妥善管理和運用其積累的財富,實現永續的基礎。竇教授也以上述三個維度來剖析塚喜集團、松榮堂,以及福壽園這三個案例企業。
日本社會中存在長壽企業的原因包括持續被視為美德、注重職人文化的堅守,養子文化為不過度拘泥血緣,更重視命運共同體的延續,會讓養子成為接班人,企業擁有自立、自律的財務狀況,會用長期的視野來制訂發展策略。
在企業經營方面,這些長壽企業注重堅守本業,認為所有創新都是以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重視經營理念和家訓的傳承與落實。另外,長壽企業通常不盲目擴張,而是追求適正規模,松榮堂的企業經營方針其一為「不進入中國市場」即是為了控管品質,而放棄更大的市場。
在家族經營方面,這些企業早期就考慮到家業傳承問題,重視家族文化的傳承,並特別重視兩代人之間的溝通,認為家業接班是兩代人共同的責任,從小進行嚴格的接班人教育。女性在長壽家族企業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為維繫家族關係,包括關心家族成員及員工身心狀況,或在關鍵時刻讓家族成員回歸初心。
在財富經營方面,這些企業注重風險管理,實施穩健經營策略,如塚喜集團的「三分法」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將財富三分法,分別投入不動產、本業及投資。實施接班人100%家業繼承制,由於日本的遺產稅高達55%,所以日本長壽企業通常會有計劃地處理遺產稅問題,確保企業的財富能夠穩定傳承。
來自台灣家族企業的研究觀點
曹教授的演講主題為「台灣家族控制之上市櫃企業的治理控制異質性分析」,首先闡述了家族企業的定義,強調只要符合家族持股、家族管理控制、治理監控其中一點,就可被歸為家族企業。根據統計,在自由市場中有一大部分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的定義,包括台塑企業、福特汽車、李錦記、LEGO等企業。家族治理控制異質性是源於所有權、治理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多元組合,可能導致家族企業內部利益差異的觀點,例如股東家族成員與員工的觀點差異,可能導致在企業治理和利益關係管理上的衝突和挑戰。
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家族企業的股權和經營權比例逐漸下降,這種趨勢被稱為去家族化。曹教授進一步探討台灣是存在去家族化的現象,他指出雖然集團經理人由內部成員出任比率無明顯變化,但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比率增加,顯示家族控制程度上升,代表台灣上市櫃公司不僅沒有去家族化,反而是家族化的程度愈來愈高。最後,曹教授分析了家族治理異質性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發現家族企業大部分時間,都比專業經理人治理的企業績效低,另外,去家族化或經理人比率較高的企業,對整體股票市場獲利是有利的。會造成此情況的原因為目標不一致和利益衝突,包括早期的台塑集團家產紛爭,到長榮集團兄弟衝突,都顯現出家族內部人際關係若未妥善處理,就會對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兩位講者當天精彩的分享,現場聽眾收穫良多,更深入了解日本長壽企業及台灣家族企業其中的經營差異,並透過實際企業案例了解在家族經營、企業經營和財富管理方面的關鍵策略。